国家​治理“大思想”学术论坛第三期:学术引用的规范化与过度使用

日期:2022-07-25 编辑:


 

                                                         


2022年7月22日上午10:00,由ok138cn太阳集团529、“国家治理基础理论”创新团队主办的第三期国家治理“大思想”学术论坛如期举行,与会者进行了全方位的学术交流和共同探讨。本期论坛主讲人为CSSCI期刊《天津社会科学》编审唐静老师,她就“学术引用的规范化与过度引用”这一主题提供了自己的真知灼见,ok138cn太阳集团529柳亦博、万筠、李晓晗、赵金旭、王玉龙等多位老师以及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在线聆听。

会议伊始,论坛主持人、“国家治理基础理论”创新团队带头人柳亦博老师致开幕词,他简要地介绍了唐静老师的学术背景和论坛主题,并对唐老师能够应邀参与本次论坛表达了欢迎与感谢,随后论坛正式开始。

首先,唐静老师解释了选择“学术引用的规范化与过度引用”这一主题的原因,主要是从她自身作为编审的经历出发,虽然目前对学术引用日益的规范化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但是实际上,对年轻学者而言,于规范的掌握和引用的度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唐老师希望借此次会议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进而对这一现象形成合理的思考。

其次,唐静老师对刊物与栏目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天津社会科学》是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刊物,于1981年创刊,并在2012年成为首批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刊物。此外,《天津社会科学》一直位列全国中文、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清华大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分别于2013年、2015年、2017年三次入选“中国百强社科期刊”,在许多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属于权威类刊物。《天津社会科学》是双月刊,它的发表周期肯定较月刊更长,同时它的用稿量也是相对较少的,这就导致作者发表的难度较大。唐老师表示,期刊对稿件的选取除了要经历内部的三审制,外部的专家外审也成为了一个必要的环节,对选定的稿件会从论证的结构、论证的逻辑、文字的表述等多个方面进行一个精耕细作。最后,《天津社会科学》的学科以“文史哲政”为重点,既包括一些固定的栏目,如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比较政治学研究、全球治理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以及中国政府与政治、公众政策与公共治理研究,也重视对专题研究和笔谈的策划,以此增加期刊的丰富性和影响性。

随后,唐静老师进一步介绍了《天津社会科学》的选题重点和选稿风格。在选题重点方面,期刊偏重于理论和宏观问题研究,比较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关注学科的前沿热点、以及国家的重大政策和社会的重大变化研究;选稿主要聚焦于文章的理论性、创新性、宏观性以及主题的可延续性。在选稿风格方面,期刊主要涉及规范性研究,经验性研究较少,个案研究、实证研究和量化研究基本不涉及。

再次,唐静老师针对学术引用的功能展开了详细的讲解。唐老师先是指出,所谓学术引用,也就是“引文”、“参考文献”,其通常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形式。随即,唐老师借陶范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一篇文章,即《参考文献具有的十项功能》,介绍了学术引用的十个功能。第一,揭示研究起点。唐老师表示,参考文献的检索范围和阅读选择决定了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任何的研究都是在一定的学术脉络中进行的,都要借鉴他人的工作和研究成果,我们需要通过学术引用来了解问题研究的进度和深度,以及是否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因而参考文献就构成了学术写作的一个起点。第二,知识承续,即学术引用是对知识体系的积累和传承。第三,鸣谢归誉,也就是说,规范化的学术引用表现了引用者对被引用者著作成果的尊重。第四,学术评价。唐老师强调,这是非常重要且多方面的一个功能。学术引用对于被引用者而言,能够对他的学术影响力做出评价,对于引用者而言,参考文献能够体现文章的学术创新性和可靠性,同时无论是对于编辑还是期刊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第五,文献计量学意义。唐老师指出,这一功能较不常见,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引用分析预测某一学科的影响和重要性,以及预测某一研究方向的发展前景。第六,文献检索,即参考文献能够作为一个重要的线索,读者可以借此由点及线到面,对相关研究有一个大致的、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七,学术论证,这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功能。第八,著作权保护。唐老师表示,不论是对被引用者还是引用者而言,这都是某一种程度上的保护,并且期刊编辑也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现作者和原作者学术成果的不同之处,以避免出版过程中的疏漏和错误。第九,学术规范。这一功能主要是从个人角度来进行论述的,能够体现出作者个人的治学态度,从而有利于学术生态的建构。第十,节约版面。唐老师将论文写作比作一棵大树,论文内容如果枝丫太多、主干不能凸显出来就会降低作者的逻辑表达和读者的阅读感受,因而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参考文献,在注释中进行一些补充说明,这一方面能够节约版面,另一方面能够服务于作者论证和思想的表达,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和精炼。

此外,唐静老师指出,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二项明确规定: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可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而这里的“介绍”、“评论”和“说明”,在学术论文中,其实都是服务于学术论证的。即通过引用已有文献的论题、观点、概念、理论、方法、结果、数据等,为自己的论文提供必要的论证依据,论证文章的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或应用价值。

最后,唐静老师主要论及了学术引用的规范及不当引用的表现。在学术引用规范的基本要求方面,唐老师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罗列了规范的学术引用应遵循的几条原则:第一,引用目的: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说明某一问题;第二,引用作品的性质,主要是已发表作品,未发表作品的引用需注意;第三,引用的程度,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第四,引用不得损害被引用文献作者的权益。在形式规范的要求方面,唐老师介绍了2015年版的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包括引用格式的正确标注、正文中引用(文献序号及作者姓名等)与注释或文献列表的对应、注释和参考文献列表对原始文献的准确表达等,不同的期刊视具体情况而定。

此外,唐老师表达了对目前国内学术领域形式引用规范的肯定,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强调了形式规范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是所引用的作者为多人,且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学者,不能轻易将其归类到“外国”或“国外”研究文献,以避免触及政治敏感性;二是有些引用标注模糊、不清晰,尤其是间接引用,以及间接引用和直接引用混用(但又不属于同一文献)的情况,编辑和读者都难以分辨具体引用对应的文献;三是英文、德文、法文等外文文献,其中的错误编辑可能不容易发现和核实,还是需要作者尽量根据期刊的体例,提供准确、规范的信息。随后,唐老师提及了实质引用规范的要求及不当引用的表现。她表示,实质规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具体归纳了其引用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第一,必要性原则。从学术论证的必要性出发来选择和使用参考文献,不能无选择地引用、堆砌不必要的文献(过度引用),也不能漏掉必要的文献(引而不注)。第二,准确性原则。在直接引用方面,内容要完整、准确;在间接引用方面是否能做到理解准确、转述准确以及引用的场景准确。具体而言,违背准确性原则的不当引用的表现包括:非对应引用文献、错误引用文献、引用错误文献和引用陈旧文献。第三,恰当性原则,即引用版本恰当及合理引用,要注意引文信息和版本对应,对电子资料的引用要慎重,对众所周知的表述的引用可以不用注明出处,同时引用的量也不能超过合理的范围、引用的场景避免张冠李戴,对引和论的关系进行一个明确的梳理,关键是用论来引领引文。总之,学术引用的规范化看似是一个技术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学术伦理问题,形式引用规范比较容易做到,但实质引用规范却很难达到标准,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作者、审稿人和学术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共同推进,以期实现学术引用的规范化,从而保护各方的权益。

唐静老师发言结束后,柳亦博老师针对“要保证文章创新性可能导致的引文分布不均衡问题”、赵金旭老师对“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李晓晗老师关于“在文献引用过程中如何平衡某一权威学者与其他学者之间关系”的困惑、王若彤同学就“如何使用好一个理论以使其在分析的时候不显得突兀”的问题、王德龙同学关于“在文章综述的过程中如何平衡观点凝练和原作者本意”的困惑与唐老师进行了在线交流,唐静老师也耐心细致的一一进行了解答,并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至此,本次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本期学术论坛吸引了ok138cn太阳集团529众多老师和同学参加。国家治理“大思想”学术论坛聚焦国家治理领域的大问题、大理论,旨在汇集国家治理领域的各种学术观点,为老师和同学提供交流的平台。国家治理“大思想”学术论坛为系列论坛,在暑假期间已成功举办了多次,广大师生以此为契机进行了学术的探讨和思想的交锋,点燃学术盛夏。